改編自同名法國舞台劇《Les chatouilles》,由原舞台劇的導演艾力克梅特耶(Eric MÉTAYER)及女主角安德莉雅貝斯康(Andréa BESCOND)擔任本片的導演,這也是他們首次執導作品,劇情描述一位熱愛舞蹈的小女孩Odette長期被父母的男性好友誘姦,長大後成為舞者的Odette,並未因此淡忘那些不堪回首的回憶,眼看生活瀕臨崩潰,她又該如何重拾愛與被愛的能力。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是改編自導演及女主角安德莉雅貝斯康(Andréa BESCOND)的自身故事。電影劇照中看起來溫馨的父女玩耍照,其實是戀童癖性侵犯跟女孩玩耍的畫面......人不可貌相,誰知道所謂的"好友",內心是有多禽獸呢?
------
這部片令人感受深刻的,在於它所要描述的"自我救贖",以及加深傷口的往往是自己最親的人時的痛與釋懷。在影片中使用了超現實的手法讓故事去推動,呈現出了豐富又多元的層次,不是單純的將被性侵的經歷平舖直述的展現出來,而是利用剪接將一切銜接起來,再利用熱烈激動的舞蹈將所有情感傾洩而出,爆發出的張力讓人目不轉睛,更能夠感同身受故事主角Odette背負的痛苦與壓力,
故事中,我們看到了Odette因為小時候的遭遇讓她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也無法擺脫陰影,她崩潰、她歇斯底里、酗酒、吸毒、自暴自棄,然而幸好能夠跳舞讓她宣洩,她的舞蹈老師也看出了她宣洩出的沉重情緒,建議她尋求心理醫生幫助,才能夠漸漸走出陰霾。
在這過程中令人悲傷的、憤怒的是Odette的母親,Odette的母親非常的自我中心,簡直就是公主病晚期,在Odette多年後終於鼓起勇氣將一切坦白時,她第一時間的反應卻是懷疑與不信任,覺得丟臉會害別人家庭破碎,完全沒有想過這件事對自己女兒早成了多大的痛苦,她的人生早已因為這件事支離破碎,好不容易逐漸和緩傷痛,面對傷疤,卻在尋求家人的安慰與支撐時反被捅了一刀,Odette眼眶含淚說著她需要母親的擁抱與一個道歉,她需要母親的愛,但卻反被母親罵說當年她希望Odette不要去巴黎練舞留下陪她的時候也沒有留下,憑什麼要她現在做Odette的支柱。
當年Odette也頂多十來歲,為了逃離魔爪的她利用追求夢想的機會遠離這個惡夢,卻在日後被母親當作不理解的理由……
令人嘆為觀止,世間果真有不是的父母。
-
這個故事其實是本片的導演兼女主角安德莉雅貝斯康的"親身經歷",正好呼應著這幾年來興起的#MeToo,鼓勵著所有遭受到侵犯的人們將一切說出口,不要因此對自己有所譴責或懷疑,也不要讓真相悶在心底任由它腐蝕身心。這項活動在歐美國家影響巨大,許多知名人士紛紛站出來訴說自身的遭遇,讓侵犯的人付出代價,但在亞洲地區影響就沒有那麼那麼巨大了,亞洲地區像是日本與香港,縱然也有知名人士勇敢訴說自己的經歷但被指控的對象並沒有如願定罪,反而是因為事情爆發之後眾人輿論的壓力之下,讓受害人更加痛苦。
亞洲的環境與歐美不同,我們注重親屬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說白了就是注重面子,歐美地區的人民不是不重面子,但他們的社會更能夠去接納這樣的事蹟,所以才能夠讓這個活動延燒起來, 反觀台灣吧,是一個很容易就去譴責受害人的社會,
…那個女生好像被性侵耶……
…一定是她穿太露啦……
…那怎麼就不會反抗呢?
…是真的假的啊?不會是想搏版面吧?
……等等足以讓受害人再一次跌落深淵的話語,輕易而隨便地脫口而出,言論過於自由的下場就是將話語變成傷害人的武器而不自知,並以此做為自己的權利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當社會大眾暫時還不夠友善時,不一定要勇敢大聲地將自己的遭遇公之餘重,只要尋求親友的幫助與專業諮詢師的心靈指導,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所以因時因地制宜,尋求幫助才是主要的,而非大聲宣告。
「#Me Too」自我揭露運動,需要一個能夠接納其聲量的環境,無論是男或女,在遭遇到性侵害時都能夠有一個發聲的管道,並接收到友善且正確的回應與幫助,作為親友更要給予最大的支持,在他們勇敢面對的時候給予接納他們的擁抱與鼓勵。
不要像電影中Odette的母親一樣,反過來懷疑自己的女兒並且抗拒給予女兒一個依靠……
-
故事的最後Odette的母親依舊沒有給予她一絲安慰,但幸好Odette還是放下了,她收到了舞蹈老師的建議、朋友的接納、父親的歉意以及最後心理醫生給她的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的受害者一起站了出來,對抗曾經的夢魘,她終於能夠勇敢的正視自己曾經的過往,並抬頭挺胸的走下去。
*根據統計,台灣近5年性侵案件通報數共52,658件,平均一年1萬0,531件,但是仍有許多受害者不願意報案,尤其是發生在熟識者之間的性暴力,更讓受害者難以啟齒,因而形成龐大黑數,導致許多受害者長期處在孤立的狀況中。
該怎麼讓那些所謂的"說不出口的遊戲"不再羞於啟齒,是我們做為社會人,乃至家長、親友的共同責任。
兒童性侵案件常常都是在孩子們尚不明世事的時候發生的,相較於他國,台灣的性教育真的有點晚了,甚至即使有健教課,也都被其他課借光光,根本沒有上過相關課程,完全靠孩子自己上網查,想想就不對。盡早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以及性別的區分,才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尊重兩性的不同、懂得避免與分辨危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