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社阿宅膝下的一對兒女,雖然還不到了解課綱微調內容的年齡,
但是相信誰都不希望......自己兒女碰到教科書還要考慮再三吧?
一本讓人不信賴的教科書,又怎麼讓人潛心攻讀呢?
剛好公司裡面有伙伴是歷史系的,阿宅也跟學有專精的夥伴討教,
希望能對整件事有更清晰的概念。
古人言「吾道一以貫之」,其實就是在講分析事情有沒有核心概念,
目前網路上雖然有很多懶人包以及熱心網友的整理,像是微調到底調了多少?
比例為何?但阿宅還是覺得,真正重要的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分析出來,
才不會迷失在網路上的資料海中。當然,自己分析出來的是否嚴謹,
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呢!!
根據阿宅的整理,這次課綱微調的問題大概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從上到下分別是...
(一).史觀問題
(二).程序問題
(三).教育部的回應
一般人大概會聚焦在程序問題,甚至是近日的自殺事件。
不過其實課綱的問題要往回追溯,史觀的問題絕對是不可忽略之處,
甚麼是「史觀」?簡單來說,就是人怎麼看待歷史,又是如何詮釋過程中的情況呢?
並進而面對未來呢?
啟蒙時代,人類開始理解、掌握"理性"這項新技能,各式各樣的科學發明,
以及新概念的萌發。都讓人類對於過去的進步相當滿意,對於未來的發展,
更是充滿樂觀。當然,兩次戰後的破壞,無疑是打了人類一巴掌,
既然是自傲的理性,為什麼會造成那麼大的浩劫呢?
人類突然對自己的過去...未來充滿迷惘,史觀又再一次轉變。
除了樂觀悲觀外,歷史是由勞資方的衝突,或是由時代精神來引領...
等等各式各樣的說法。
而這次的課綱之爭,背後的史觀其實就是由"大中國派"以及"台灣本土派"。
相信不少人的長輩對於台灣史的想法就是....台灣有文化嗎?不是都從中國來的?
這種就是很典型的大中國沙文主義,認為台灣沒有自己獨立的文化。
這樣的說法當然引起很多人的反彈,對"自古的台灣當成中國的一環,
現在當然也如此"之說深惡痛絕。認為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
台灣應該要有更獨立的定位。不一定要附屬於中國史下。
兩方的說法如果就專業角度而言,其實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也有各自的問題。一方強迫台灣就是完全屬於中國,
走不出自己的路;另一方則強力切割,其實也忘了
在文化上有很多的傳承、吸收之處。光史觀問題就那麼多紛爭。
更別提下面階段的程序、教育部回應等問題了呢!!